1、如何規范確認宅基地使用權主體?上海市房產訴訟律師
宅基地使用權應該按照當地省(市)級人民政府規定的面積依法確定給本農民集體成員:
(1)非本農民集體的農民,因地質災害防治、新農村建設、移民安置等集中遷建,在符合當地規劃的前提下,經本農民集體大多數成員同意并經有權機關批準異地建房的,可按規定確權登記發證;
(2)已擁有一處宅基地的本農民集體成員、非本農民集體成員的農村或城鎮居民,因繼承房屋占用農村宅基地的,可按規定登記發證,在《集體土地使用證》記事欄應注記“該權利人為本農民集體原成員住宅的合法繼承人”;
(3)非農業戶口居民(含戶口遷出、華僑)原在農村合法取得的宅基地和房屋,房屋產權沒有變化的,經該農民集體出具證明并公告無異議的,可依法辦理土地登記,在《集體土地使用證》記事欄應注記“該權利人為非本農民集體成員”;
(4)對于沒有權屬來源證明的宅基地,應當查明土地歷史使用情況和現狀,由村委會出具證明并公告30天無異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報縣級人民政府審定,屬于合法使用的,確定宅基地使用權。
2、哪些情況下不予辦理宅基地使用權登記?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不予辦理宅基地使用權登記:
(1)所申請登記的宅基地使用權用地不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2)除繼承外,農村村民一戶申請第二宗宅基地使用權登記;
(3)非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或城鎮居民在農村購買宅基地、住房的;
(4)宅基地權屬爭議尚未處理結束的;
(5)土地違法違規行為尚未處理或正在處理的;
(6)農村宅基地經批準后連續兩年未使用建設的;
(7)法律法規、政策規定的其它不予確權的。
3、哪些情形下可收回宅基地使用權?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報經市或縣人民政府批準,可以注銷其土地使用證或用地批準文件,由村民委員會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回宅基地使用權:
(1)為實施村莊集鎮規劃進行舊村改造或國家建設征用等原因需要調整或遷建住宅,新房建成后,逾期無正當理由不拆除舊房,退出原宅基地的;
(2)進行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需要占用的宅基地;
(3)因繼承房屋等原因造成農村村民一戶一處之外的宅基地;
(4)因遷移、病故等原因銷戶而停止使用的宅基地;
(5)未按照批準用途使用的;
(6)非法轉讓宅基地的。
5、是不是所有的宅基地都要發證?
按照“一戶一宅”的原則,對符合發證條件的辦理登記發證,不符合條件的不準辦理。無論是村委會分配、繼承、贈與、分戶等方式取得的宅基地,只要是空閑地或房屋建設未竣工的,都不準發證。
6、“小產權房”可以發證嗎?
小產權房是指未經批準,占用農民集體土地建設的房屋及附屬配套設施,沒有向政府繳納土地出讓金等相關費用,土地性質為集體,屬于違規違法用地。《土地登記辦法》明確規定,嚴格禁止通過土地登記將違法違規用地合法化。小產權房發證既無法律基礎,也無政策支持,更與我國的土地制度相違背,所以小產權房不能發證。
7、城鎮居民能否到農村購置宅基地?
根據《關于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嚴禁城鎮居民在農村購置宅基地,嚴禁為城鎮居民在農村購買和違法建造的住宅發放土地使用證”,所以城鎮居民不能在農村購置宅基地和農民住宅。
8、村民在出售、出租房屋后,還能再申請宅基地嗎?
村民在出售房屋后,不可以再申請宅基地。《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規定,農村村民出售房屋后,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準。《關于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第二部分第(五)項第二款規定:農村村民將原有住房出售、出租或贈與他人后,再申請宅基地的,不得批準。
9、新農村建設分配的宅基地能否發證?
新農村建設是在原舊村址上實施新村建設,且占用的土地是原村集體建設用地,可以辦理宅基地申報,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進行確權登記發證。在耕地進行新農村建設的,如果已辦理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手續的,可以申請確權登記發證;未辦理農轉用手續的,無論規模多大,無論是哪一級批準的新農村,都不準辦理登記手續。
10、“撤村建居”的宅基地如何登記?
對于“撤村建居”后,未征收的原集體土地,只調查統計,不登記發證。調查統計時在新建單位名稱后載明原農民集體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