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中階段應查明以下四類事實:一是涉案人員的層級關系。在公司化運作的犯罪案件、“套路貸”詐騙犯罪案件中,涉案人員可分為公司實際控制人、部門負責人和普通員工三個層級,準確認定各個行為人的具體行為,對于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具有重要意義。上海刑事辯護律師帶您了解一下相關的情況。
在層層“轉請托”的詐騙犯罪案件中,行為人接收被害人的請托并收取財物后,又請托第三人幫忙辦事,第三人繼續請托他人,每個環節都會截留下一部分財物,如果未能查明涉案人員之間的關系,將會給案件的定性帶來較大困難。
二是行為人與被害人的聯絡情況。當詐騙犯罪案件發生在不相識的雙方之間時,應查明行為人是否使用化名、“黑灰手機卡”、虛擬網絡電話,或采取虛構公司地址等隱蔽經營方式,這些欺詐手段與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處分財物之間可能并無必然聯系,其目的是防止被害人察覺行為人真實身份而追索財物,但是可以將其剝離出來作為認定行為人非法占有目的的重要依據。
三是涉案財物的給付事由。行為人獲取被害人財物總是基于特定的事由,實踐中因各種因素的影響,可能出現形式約定與實質內容不盡一致的情況。如,有的行為人與被害人之間的約定“名為買賣,實為借貸”,雙方表面上簽訂房屋認購協議,但真實目的是給借款提供擔保。
對此,應當查明雙方約定的真實內容,這決定了行為人應當付出何種對價才能占有對方當事人的財物,可以此作為認定詐騙罪的基礎。四是被害人處分財物時的心態。詐騙類犯罪以被害人(有處分權的第三人)因詐騙行為而產生錯誤認識、基于錯誤認識作出財產處分決定為前提。
如果行為人實施了欺騙行為,但是相對方并未產生錯誤認識,或者雖然產生了錯誤認識但該錯誤認識的產生并非緣于行為人的欺騙行為,那么就不屬于被欺騙。如,有的行為人申請貸款時雖然采取冒用他人名義等欺詐手段,但金融機構負責人“明知”申請貸款材料有問題依然發放貸款,那么雙方之間存在合意而非被騙。
事后階段應查明以下三類事實:一是涉案財物的使用情況。在集資詐騙罪中,行為人可能將被害人的錢用于多種用途,因此應當認定涉案資金的主要用途,包括 "用于生產經營活動 "、 "支付職工工資和提成 "、 "揮霍無度 "或 "提取現金 ",這是認定非法占有目的的重要依據。
有的行為人采取非常隱蔽的轉賬方式,在詐騙被害人后,先把錢轉到其他公司賬戶,看似用于生產經營。但如果調取二手、三手賬戶的交易明細,可以發現資金層層回流到行為人控制的其他賬戶,然后揮霍一空。二是演員的事后表現。
要查明行為人作案后是否攜款潛逃,是否實施了更改個人身份信息、聯系方式、“勒索”被害人、刪除通訊記錄、卸載聊天軟件等非正常行為。比如,有的行為人在犯罪后與被害人“失聯”,但其逃跑是基于其他犯罪事實,與涉嫌的詐騙犯罪沒有因果關系,不能簡單地認定為“攜款逃跑”。
三是被害人追回財產。根據相關司法解釋,詐騙犯罪的數額以實際騙取的數額計算,應當扣除案發前已經追回的被騙取的數額。有的受害者在因詐騙遭受經濟損失后,會直接向加害人追回錢款。行為人可能是迫于各種壓力,在案發前已將全部或部分財產返還被害人。其他行為人承諾向受害人返還錢款,并引入第三方提供擔保,實施“債轉股”。這時候就要搞清楚擔保和股權是否有效,是否足以彌補受害人的損失。
在疑難復雜案件中,涉案企業人員的層級之間關系、涉案公司組織架構、重大發展時間管理節點、資金流向極為復雜,必要時可引入學生思維導圖分析研究方法,實現“訴訟可視化”。
思維導圖是指以電子化構圖或技術操作為教育理念,將法律、事實存在問題可以清晰化呈現的一種方式表達教學方法,通過數據圖表形式梳理案件事實,厘清法律社會關系,清晰表達自己案件主體、法律沒有關系、時間順序等要素,從而將案件的各種生產要素清晰地呈現給案件各方利益主體。
上海刑事辯護律師提醒大家,思維導圖分析方法不僅僅是創建圖表、動畫、視頻等。它是在對案件所有證據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圖形關系圖、時間坐標圖、行為鏈接圖、貨幣流量圖等,將“碎片化”事實按照特定的邏輯順序進行分類、組合和合并,使復雜案件呈現出邏輯清晰、進步的模式。
區塊鏈時代的審判之刃:上海詐騙 | 數據迷宮:上海詐騙罪辯護律師闡 |
草菅人命:上海詐騙罪律師詮釋法 | 交易欺詐中的非法占有如何確定? |
電信網絡詐騙中需要的證據有哪些 | 上海刑事辯護律師為您講解利用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