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安勞動糾紛律師 問題一:一心能否二用?
“兼職絕對是一種新生事物。”一直在企業中負責勞動關系和諧工作的孫先生說。“在打算經濟下,恐怕誰也沒想到要去干一份兼職。那時,人們的觀念是‘一個蘿卜一個坑’,一心不能二用,認為在一個工作崗位上幾十年如一日才干稱之為兢兢業業。在這樣的觀念之下,即使有人有兼職的打算,恐怕也得鄭重考慮,因為這會使你的全部道德程度在別人的心目中大打折扣。孫先生還說,過去的用工情勢中只有借調這種方法似乎和兼職有些類似。但也只是情勢的略微類似,其本質根本不同。借調是指某單位有一個崗位需要(一般是階段性的),于是從其他單位借用一個符合此崗位請求的人員前來工作,由原單位保存其勞動關系,新單位付給勞動報酬,工作結束后,仍然回到原單位。如果崗位持續需要,也可以和原單位協商,正式將此人通過調動的方法調到新的單位,這和兼職同時擁有兩份并行的工作是有本質差別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如果是有以下的情形的,公司開除員工不需要補償或賠償: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兼職既然是市場經濟之下的產物,足以見得它和新的經濟體制是相適應的,那么再持‘一個蘿卜一個坑’的觀念就未免實在有些可笑。”這是在一家網站工作的翁小姐提出的觀點。她可謂是兼職的鐵桿擁護者,雖然她并不認為所有的人一心都能二用,但對有些人而言還是駕輕就熟的。目前翁小姐就同時在兩家網站做著網絡掩護方面的工作,不過你不要認為她每天都需要在兩家單位間奔走穿梭,她的工作方法更有些類似于SOHU一族,通過她嫻熟的專業知識的運用,借助于現代網絡技巧,她有不少工作都是在家輕松搞定的。翁小姐還現身說法:“我感到兼職很好,兩份工作使我感到很充實。”
同樣也曾是兼職一族的陳仿就沒有翁小姐對兼職的完善感受了。陳仿在一家報社工作,在網絡最熱的那年又到了一家網站做兼職網站編輯,有了那段經歷之后,陳仿告訴記者,他再也不會干兼職了,兩份工作使每天非常繁忙,身心嚴重透支,沒有喘息和放松的機會。就在兼職之后6個月的一天,陳仿說:“我突然感到我成了一架機器,一架工作的機器,每天都在不停地運轉,總有一天會轟然倒下。”他這樣想后,感到非常畏懼,并領會到拼命地工作是對心靈的一種扭曲。因此,他趕緊就從兼職的生活狀態中“逃”了出來。
陳仿通過切身領會不贊成兼職。還有不少人雖然沒有兼職,但他們也明確地反對兼職。他們共同的理由在于,一個人同時干兩份工作和只專心致志地投入一份工作,所達到的成果絕對是不同的。如果你要兼職,勢必使自己的本職工作投入的精力和時間都要折損,這是毫無疑義的,即使表面看來好像沒有什么影響,但這種影響的深層次的方面很難看到。“一個蘿卜一個坑”這是自然生長的規律。如果一個坑里非得擠上兩個蘿卜,恐怕只能生長出畸形的蘿卜了。同時,兼職也是對于本職單位的一種極其不負責任的態度。
交鋒二:是“人盡其才”還是“過度開采”?
1988年,當時的國家科技部曾經出臺了關于科研人員可以到企事業單位兼職的政策。這恐怕是我國最早的有關兼職方面的部門法規。當時我國企業中的科技人才極度缺乏,而科研人員在研究所中的研究成果又由于缺乏實踐的機會很難盡快轉化成生產力,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適應我國當時的人事管理制度,二者之間找到了一個較好的聯合點,這就是兼職。兼職使科研人員的研究成果能夠盡快地轉化成直接的效益,而且也能夠使科研人員個人的才干得到更大的施展。當時國家科技部的這種初衷恐怕是目前贊成兼職者的重要論據之所在,讓人才得到最大限度的施展。
但目前這種觀點卻遭到質疑,從事人力資源研究的張義勇博士提出了這樣的觀點:人才不能過度開采。
過度開采的概念重要來自自然的啟發。最初,在現代工業剛剛發展的時候,人們為了工業的迅猛發展,大批地開采煤礦、石油等自然界的一切可利用資源,最初確實效果不錯。工業革命在資源充離開采的基礎上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墒锹?,自然界就向人類開端了索取。資源過度開采導致的生態平衡,導致的全球環境問題已經變成了新世紀人類最大的問題之一。
這樣的概念同樣可以利用到人力資源的開發上。對人才的過度開發也會導致人才自身的生態失衡。張義勇認為,目前的充電熱其實也是對這種觀點的一個反證。經過一段時間,人才就必須有一個知識上的更新和補充,不然就會像自然資源一樣由于過度缺乏而造成了自身的一種失衡。從這個角度而言,他認為用兼職的方法施展人才潛能的做法并不可取,只會造成人才的過度投資,這不僅單是企業的事,勞動者個人在這方面也應當善加考慮。
北京市總工會的宋東律師提出,兼職會帶來勞動者付出的增長,要么是工作時間的延伸,要么是工作強度的加大。為此,在為了保證職工的休息權,《勞動法》中特意規定了企業若安排職工加班,一般每天不得超過1小時,因特別原因需要延伸的,在保障勞動者身材健康的條件下每天最多不能超過3小時,每月最多不能超過36小時。這些規定雖然是針對單位而言的,那么,如果反過來說,勞動者個人自愿工作的工時時間超過了法定的限制時間是不是就可以被容許呢?這條對企業的規定對勞動者是否也具有強制性呢?這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
據中國國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的程延園老師介紹,在國外有嚴格的工時制度,每天工作幾小時,最多不能超過幾小時,都有嚴格的立法規定。而且對企業和職工雙方都有強制性。也許有人認為我自愿多工作,誰能管得著,這是我個人的私事。但是國外一般認為,過度的勞動使個人的精力得不到必要的休息和恢復,也就可能使企業的工作質量因此受到影響,這當然也是關乎企業的事。當然你要是在法律規定的工時領域內的兼職完整是能夠得到認可的。[page]
交鋒三:利弊是把雙刃劍?
以前企業反對兼職的重要原因在于,認為兼職行動會在員工中間產生不好的影響,造成員工隊伍的不穩固。目前,隨著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科技成果的保密逐漸成了兼職中的突出問題。
國民大學的程延園老師說,不少企業的科研人員直接控制了企業的科技機密,應當有必定的限制,尤其不能兼職,不然對企業而言泄密的可能性非常大,造成的成果也是個人力量很難挽回的。目前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是:禁止國家公務部門的公務員、工作人員與工人,公共機構和公營部門的正式編制人員從事有報酬的私人性質的工作,或以私人名義從事領取報酬的工作。企業任何受薪雇員均不得在法律規定的最高工作時數之外從事屬于本行業的領取報酬的工作。一般而言,自由職業者、非全日制工作者可兼職。
對此,市總工會的宋東律師也表達了雷同的觀點,他說,個人的兼職可能會對企業造成兩種利益侵害。一是侵占了原企業利益的可能性,二是在兼職企業工作時,出工傷等事故時則會使兼職企業遭遇喪失。但是,宋東也說,由于社會的發展使兼職成了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就必須對這種職場現象進行規范,不然會很容易產生勞動爭議和糾紛。他說重要的是必須規定哪些行業可以兼職,哪些行業不能兼職。他認為只有個人的兼職行動能夠像個體工商戶那樣承擔完整責任,才干被容許兼職。在目前兼職的法規不很完善的情況下,兼職對企業而言確實是利大于弊。
盡管如此,目前寬大的兼職市場又確實是由企業需求造就起來的。瀏覽目前的各招聘網站或大一些的門戶網站,幾乎都有兼職方面的服務。人們甚至提出了一種觀點:“職場兼職熱,網絡做嫁衣”。這雖然一方面是指網絡使兼職更加方便,也指網絡是兼職職位最大發布者。據中華英才網的孫萌介紹,中華英才網的兼職貼的日瀏覽量達到20萬左右。搜狐兼職高速路顯示,目前財會、翻譯、設計、工程技巧等幾類崗位兼職的需求量都很大。
一方面企業將兼職視為“背叛”行動,另一方面又有著兼職的需求,從這點而言,兼職的利弊真好比是把雙刃劍,當企業將一面對準別人時,另一面恰恰又指向了自己。
記者在網上看到了一家企業的兼職招聘廣告,于是將電話撥通了該公司的接洽人。據他說,他們用兼職人員重要是節儉用人成本。當然,他也說,這也要看是什么崗位,一般而言重要一些的崗位、不合適兼職的崗位他們不會用兼職。他說對兼職人員貫徹公司的理念會比較艱苦一些。
采訪中,在中關村開了家傳真機公司的老板黃先生說出了自己頗為與眾不同的觀點。他說,如果有員工兼職,老板不應賭氣,反倒應當檢查檢查自己,是你自己沒有給與員工充分的工作量,沒有滿足員工的工作需求。
靜安勞動糾紛律師 反思:兼職能否見天日?
不管企業對兼職的態度如何,一般而言個人的兼職行動很少會放到臺面上言明,頂多是一種心照不宣的狀態,或是干脆偷著干。那么,兼職到底能否見天日呢?
國民大學的程延園老師說,對兼職行動,傳統上是排擠的,但現在卻越來越成為一種較為風行的用工情勢。兼職成了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但是兼職的制度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兼職的行業也應當有限制。程延園老師說,兼職的行業漸漸會涌現這樣一個趨勢,低層次的勞動兼職會越來越寬松,而高端的人才兼職會更加嚴格。
“兼職需要規范,而入世則剛好供給了這種契機。”程延園老師說,入世之后中國這方面也將會和國際慣例接軌。通過工時制度方面的嚴格立法限制就可以使兼職在一個合理的領域內發展。勞動立法亟須對兼職人員的領域、兼職的薪酬取得、個人所得稅的交納、兼職者的社會保險等問題做出規定。通過這些兼職勞動立法上的與國際慣例的接軌,兼職完整有見天日的可能。
片酬翻倍增長,造成電影制作成本高 | 上海靜安勞動糾紛律師講述孕期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