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檢察院的再審抗訴和二審抗訴,兩者之間有什么區別嗎?浦東新區刑事律所了解情況吧!
區別點
1、對象不同:二審的抗訴對象是尚未生效的一審裁判,而再審抗訴對象則是已經生效的判決和裁定,其中有的是一審生效的裁判,也有兩審終審的裁判。
2、抗訴機關不同:二審抗訴的機關是原審法院的同級檢察院,再審抗訴的機關是原審法院的上級檢察院或最高檢。
3、接受抗訴機關不同:接受二審抗訴的機關是抗訴檢察院的上一級法院,而接受再審抗訴的機關是抗訴的檢察院的同級法院。
4、提起期限不同:二審抗訴有法定的期限(10天/5天)而法律沒有對再審抗訴的期限作規定,只要人民檢察院發現生效的裁判確有錯誤,不論是在判決、裁定的執行中。還是在執行完畢以后,均可提出抗訴。
5、效力不同:二審抗訴必然導致第一審裁判不發生法律效力,但再審抗訴不會停止原判決、裁定的執行。
6、抗訴的作用和后果不同:二審程序的抗訴,主要是為了阻止第一審法院的判決生效,避免將人民檢察院認為有錯誤的判決交付執行;審判結果可能改判或發回原審法院重審,也可能維持原判。而再審程序的抗訴,主要是為了實事求是,有錯必糾,將已經交付執行的錯誤裁判糾正過來。
相同點
1、主體相同:都是檢察院抗訴。
2、目的相同:都是對法院審判權的監督;效果相同,法院必須進行重新審理,進入審判監督程序。
不服裁定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5日,從接到判決書、裁定書的第二日起算。最高人民法院《解釋》第301條第2款還規定,對附帶民事判決、裁定的上訴、抗訴期限,應當按照刑事部分的上訴、抗訴期限確定附帶民事部分另行審判的,上訴期限也應當按照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期限確定。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裁定的抗訴,應當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抗訴書,并且將抗訴書抄送上一級人民檢察院。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將抗訴書連同案卷、證據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并且將抗訴書副本送交當事人。
上級人民檢察院如果認為抗訴不當,可以向同級人民法院撤回抗訴,并且通知下級人民檢察院。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條,不服判決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五日,從接到判決書、裁定書的第二日起算。
?
二審抗訴和再審抗訴的區別:
(1)提出抗訴的機關不同。
按照上訴程序提出抗訴的機關是與原審法院相對應的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的機關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原審人民法院的上級人民檢察院。
(2)法律的限制不同。
按照上訴程序提出的抗訴,刑事訴訟法規定對判決的抗訴期限為10日,對裁定的抗訴期限為5日;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法律沒有規定限制時間,只要最高人民檢察院或者上級人民檢察院發現地方各級人民法院或者下級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隨時可以提出抗訴。
(3)抗訴的對象不同。
按照上訴程序提出抗訴的對象是沒有發生法律效力的確有錯誤的判決或裁定;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的對象是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確有錯誤的判決和裁定。
(4)法律后果不同。
按照上訴程序提出的抗訴,導致第二審訴訟開始;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導致的是再審,原來是第一審案件,依照第一審程序進行審判,所作出的判決、裁定,可以上訴、抗訴,原來是第二審的案件,依照二審程序審理,所作出的判決、裁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浦東新區刑事律所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第二審刑事案件(包括刑事自訴案件)人民法院受理上訴、抗訴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審結,至遲不得超過一個半月。有本法第一百二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的期限屆滿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
(一)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重大復雜案件;
(二)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
(三)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批準或者決定,可以再延長一個月,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上訴、抗訴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決定。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刑事上訴第二審法院受理的上訴、抗訴案件應當在一個月內審結,至遲不得超過一個半月。